首页 创新 > 正文

当前速讯:安徽行政区划畅想,调整8个地级市,减少3个,保留13个

安徽省,位于我国华东地区,长江中下游,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,同时也是徽文化、中原文化、江淮文化等重要发源地。

安徽区位优势明显,虽然不沿海,但近海,八百里长江和淮河将安徽分成三大板块,分别是皖南、皖北、江淮(皖中)。


(资料图片)

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,安徽的经济发展迅速,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59.亿元,人均GDP为70394元,总量位居全国第11位、人均第13位,预计年底安徽GDP总量将进入全国十强行列。

安徽经济增速有多快,以2010年为例,当时安徽的GDP总量位居全国第14位,人均第26位,仅用了十年时间,总量就上升了3位,人均猛升了13位。

虽然从经济上划分,安徽仍然属于中部地区,但已经整省被纳入长江三角洲规划范围,因此,安徽经济关联程度来看,今后将会继续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。

安徽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,下辖13个地级市,共9个县级市、50个县、45个区,常住人口6103万。

合肥

按照官方对安徽经济的定义来说,实现了由“总量居中,人均靠后”到“总量靠前,人均居中”的历史性跨越。

这些年,安徽除了全身性融入长三角一体化,大力承接产业转移,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,一个个大项目接踵而来。

安徽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,背后离不开省会合肥的快速崛起,2021年合肥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1412.8亿元,已于2020年顺利迈入“万亿城市”行列。

合肥的崛起并不是偶然,从拉开城市框架,到“最牛风投城市”,合肥的城市建设,产业创新,彻底打响了“大湖名城,创新高地”的品牌。

目前合肥在传统汽车、家电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、量子通信、新材料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全面发力,甚至被誉为下一个“深圳”。

芜湖

不管我们将安徽放在东部地区,还是放在中部地区进行比较,安徽经济总量徘徊在10名边缘,主要在于地级市整体经济体量不够大(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)。

比如,湖北的襄阳、宜昌经济总量均已超过了5000亿元,湖南的岳阳、常德超过了4000亿元,即便是江西赣州、九江综合经济实力也是非常惊人。

再看安徽,全省仅有芜湖刚突破4000亿元关口,滁州、阜阳刚突破3000亿元关口,安徽普通地级市不强的现状,使得在中部地区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
为何安徽的城市整体经济体量不大?原因在于:

一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人口不足,芜湖作为安徽第二大城市,人口不到400万,而湖北、河南、湖南等省份的经济强市超过500万人口比比皆是,甚至700万、800万人的城市都有。

二是城市人口多的,经济发展水平偏低,经济总量不大,比如阜阳、亳州、宿州等地级市,形成了“两个极端”。

阜阳

安徽城市的整体崛起,大力承接产业转移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发展经济的关键,但适时的科学优化行政区划,更是壮大城市实力的“助推器”。

为此提出如下建议(当然也参考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建议):

一、芜湖市,包括原芜湖市行政区划+马鞍山市行政区划,这两个城市都是安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2个地级市,实现强强联合,对打造万亿城市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目前芜湖与马鞍山市在建成区划上几乎接轨,而且都实现了跨江,一旦合并将会成为皖江龙头城市。不过要照顾马鞍山市民的感情,建议市政府驻地搬迁至当涂地区,打造一个经济新区,即城市以芜湖命名,驻地在马鞍山。

马鞍山

二、铜陵市,原铜陵行政区划+池州市的贵池、青阳、石台。铜陵作为皖江重要的老工业城市,基础条件较好,工业发达,池州部分区划的划入,增加了经济实力。同时也考虑池州人的感情,政府驻地搬迁到江南集中区附近,再加上九华山机场,铜陵实力将大增。

三、淮北市,原淮北市行政区划+宿州市行政区划,推动宿州市区与淮北市区一体化发展。

四、安庆市,原安庆市行政区划+东至县,推动安庆主城区跨江发展,最终实现安(池)铜一体化发展,重振老省会雄风。

安庆

五、宣城市,以原宣城市行政区划为主体,将绩溪、旌德划入黄山市。宣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调整为以工业为主导,兼顾发展旅游业,经济重心向宣郎广宁一线发展。绩溪作为徽文化回归黄山,为今后的徽州市奠定基础。旌德虽然不属于传统徽文化范畴,但影响较大,且距离宣城市区较远。

六、徽州市,以原黄山市行政区划为主体,划入宣城市绩溪、旌德,可增设县级黄山市,积极争取江西婺源回归徽州,保持徽文化的完整性。

宏村

七、蚌埠市,以原蚌埠市行政区划为主体,划入滁州的凤阳县,无论从历史角度,还是现实角度,凤阳入蚌已经是大势所趋。这些年蚌埠整体经济出现下滑,凤阳的划入,进一步提增蚌埠信心,为打造淮河流域中心城市奠定基础。

八、滁州市,以原滁州市行政区划为主体,不含凤阳县,滁州融入南京显而易见,这些年滁州经济一路高歌猛进。划出凤阳之后,建议加大对滁州的政策支持力度,推动全椒、来安划区步伐,支持滁州打造成为安徽又一经济强市。

蚌埠

保持合肥、六安、阜阳、亳州、淮南等5个城市行政区划不变,调整后的安徽地级市数量为13个,区划更加合理,文化更有传承,城市实力将大大增强,形成“1+1>2”的效果。

关注小编,分享更多精彩。

关键词: 行政区划 经济总量 经济发展水平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18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