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创新 > 正文

全球观焦点:中央批复!全国第四个“双中心”落地西安!多个城市将竞争第五个
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西安还是那个厚重的西安,西安的GDP虽然在全国来说不算拔尖,但没有一个城市敢小看西安的科创和科研实力。

1月14日,据新闻联播报道,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。

坦白讲,这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听到最重磅的批复了,人人都知道西安科教很强,但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真正落地西安的时候,我的内心泛起了涟漪,一半是激动,另一半是羡慕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要知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,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,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,对于吸引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有巨大的优势。

之前,国家只批复了建设上海张江、安徽合肥、北京怀柔、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这个头衔可不是想拿就能拿的,一是要有强劲的科教、科研等软实力,二是要有一流的国家实验室、大科学装置等硬实力,而西安能入选,证明了西安的科教和科研实力软硬兼备。

另一个中心则是科技创新中心,科技创新中心将拥有集中的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创新活动,更会加速形成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,相当于是世界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产品和新产业的策源地。

要知道目前支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只有三地,分别是北京、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,而支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两地,分别是武汉和成渝。

而西安能拿到科技创新中心的入场券,并不是运气,而是实打实的实力,看一个指标就一目了然。

在2021年,西安5.18%的R&D经费投入强度,仅次于北京和深圳,R&D的意思就是研究与试验发展,而R&D经费投入强度就能反映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的总规模和发展水平。

此图表只显示双中心地区

综上所述,以上拥有双中心的地区,无论是国家级的还是国际级的,国家必然都会给到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倾斜。那么问题来了,下一个双中心是谁?

首先,我估计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名额不会太多,目前很多城市都争先恐后想拿到这一张入场券。

比如南京早在2018年就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“121”战略,其中提到了要打造两个中心,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。

湖北早在2020年也提出了争创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而杭州在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提出,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,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。

成都在2017年也提出了希望国家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,而辽宁省也在大力支持沈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。

近些年,济南也多次提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,兰州也在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。

综上所述,南京、成都和武汉都拥有多所一流的985大学,这三个城市科研院所多、科教人才也多,也都有影响力较大的实验室和国家级创新平台,这三个城市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力竞争者。

但中部地区已有合肥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长三角已有上海张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从地理位置来看,成都如果拿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以填补西南地区的空白,更符合国家全面开花的战略布局。

另外成都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和重庆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就如成渝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样,这样政策倾斜的机率和优势会更大。

当然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,比如济南的优势是有“中科系”院所15家

而杭州的优势是城西科创大走廊,浙江省首批4个实验室都在这条走廊上,还聚集了浙江大学和多个科研院所。

那么谁将成为继上海张江、安徽合肥、北京怀柔、大湾区、西安之后第6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呢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另一个是科技创新中心,竞争也非常激烈。

比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合肥将持续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,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。

而早在2017年,长沙就提出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,2021年还发布了《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》。

2022年,郑州也提出了“全力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”的目标。

与此同时,江西省也提出了支持南昌打造重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。

另外包括南京、杭州等多个城市都提出要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,就不一一赘述了。

而目前只有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武汉和成渝坐拥科技创新中心的头衔,其中北京、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层级更高,建设的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。

那么综上所述,按照以上双中心来算,合肥差一个科技创新中心,成渝和武汉都差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可能这三个地区成为下一个双中心的希望更大。

当然也有可能其他城市后来居上,比如西安几乎就是同时获批,拿到了全国第四个双中心的入场券。

其实合肥值得再说一下,因为就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来说,合肥在这些地区面前显得非常励志,因为北京、上海和西安有着深厚的科教和科研底子,而大湾区抱团后实力也非常强劲。

而合肥真的是大家看着,一步一步一鸣惊人的,自从1970年,一波三折的中科大搬到合肥后就悄然埋下了科技立市的种子,而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14年后的1984年,依托中科大的中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落地合肥,随后到了2017年,中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地合肥,依托于中科大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。

与此同时,中科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也迎来了开花结果,比如有与中科大共建实验室的科大讯飞,有依托于中科大的人造太阳,有依托于中科大的量子通信网等等。

综上所述,无论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还是科技创新中心,这种重量级的头衔和政策,没有一个城市不想拥有,也没有一个城市不想去争取,加油吧,全国第五个双中心的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。

不知道大家怎么看?欢迎讨论!

关键词: 科技创新 科学中心 北京怀柔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18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