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创新 > 正文

今日要闻!「文物里的端午」走近中国最古老的实物粽子

粽子是中国端午文化积淀最深厚、历史最悠久的食品,是中华民族美食文化的瑰宝。现今,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“代言人”,就连节日本身都已被不少人习惯性地称作“粽子节”了。

相传,粽子的诞生与楚国大夫屈原有关,但据考证,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了。粽,古时又写作“糉”(同“粽”音),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。汉代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将其解释为“芦叶裹米也”。到了晋代,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。

古时的粽子,究竟长什么样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14年,家住安徽省南陵县铁拐村的刘老太在自家田里平整土地时,挖出一段长方形的墙壁,因察觉事情重大便报了警。当地文物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,经过初步保护性挖掘,发现了两座古墓,一座独立墓,一座合葬墓。

独立墓保存完整,工作人员从中清理出藕节、核桃等食物,以及两个普通的粽子。一个粽子的粽叶脱落,另一个则基本完好。出土粽子的造型,看上去与今日的粽子没有明显差异——三角形,粽叶包裹、麻线捆扎。

这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实物粽子,目前收藏于南陵县博物馆。据专家介绍,它们距今至少有900年了。

南宋粽子实物 江西省德安县博物馆藏品

在江西省德安县博物馆内,同样珍藏着一对实物粽子,它们来自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墓,距今也有700多年了。

这对菱角形的粽子如拳头般大小,外皮为粽叶,以天然芦苇叶麻线捆扎,粽子的编织手法和技艺保持着地方传统特色,与我们现代粽子的制作方法非常相近。

遗憾的是,经过时间的“雕琢”,上述两对来自宋代的粽子已经严重碳化,只能看出是粮食做成的,至于里面包裹着什么啥馅儿,已经无法考证了。

出土的粽子文物,为当代人们研究两宋时期的饮食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,对研究当时的食品及民俗有着重要价值。它们虽属于过去,但也连接着现在与未来。
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我们与古人同赏一轮月,共享一方土,端午佳节时,亦能品味相似的粽香。这份历经千百年都未曾中断的传承,也许就是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浪漫吧!

策划:董大正

撰稿: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 李楠迪娜

图源:国家文物局

来源:光明网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