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创新 > 正文

微创手术新突破,3岁幼儿切下“巨脾”

三湘都市报8月27日讯(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石沛琳 朱勤 叶璟)3岁的邓茗(化名)出生后反复出现贫血相关症状,一直靠输血维持生命。近一年来,腹部出现巨大硬块,病情也不断加重。
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外科专家为邓茗完成腹腔镜下巨脾脏切除术。仅仅在腹部开4个0.5—1厘米的小孔,迅速纠正贫血,黄疸也随之消失了。8月27日,记者从医院获悉,邓茗已经康复出院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来自广西的邓茗出生后就开始皮肤苍白发黄,3年来一直因“贫血”反反复复去医院输血,被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。

一年前,邓茗的肚子越来越肿大,血红蛋白最低60克每升,输血更加频繁。父母非常焦急,带着她找到了湘雅医院小儿外科专家团队。

小儿外科朱勤副教授接诊了邓茗。经检查,孩子“巨脾、贫血、黄疸”均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起,需手术切除脾脏。

朱勤介绍,人体脾脏位于左上腹,由肋骨保护,正常情况下无法触及。常规开腹脾脏切除术需要做一长10余厘米手术切口,创伤大,恢复慢,住院时间长,花费高。

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通过微创手段,可以更确切、全面、仔细处理各个韧带、脾蒂血管,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;手术切口美观,仅仅四五个0.5—1厘米的小孔完成脾脏切除;术后恢复快,住院时间短,基本上第二天就能自行下床活动。

脾脏在人体中相当于一个大“血库”,供血血管壁薄,易损伤,一旦破裂出血情况极其危险。低龄患儿腹腔空间小,“巨脾”手术难度及风险更大。

医院小儿外科、小儿血液科、麻醉科进行会诊,从患儿脾脏大小及年龄考虑,再经过团队术前细致的讨论,结合腹腔镜手术的丰富经验,最终拟定手术方案。

经过充分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,8月17日,医生团队为茗茗实施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。专家们在邓茗腹部取4个约0.5—1厘米的手术切口,通过建立气腹,在腹腔镜监视下,分离结扎脾脏各大血管,游离脾周各韧带切除脾脏,将脾脏自肚脐小切口切碎取出。手术非常顺利,术后第1天茗茗就可以下床活动,目前已经康复出院。

据介绍,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膜先天缺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,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由于脾脏对球形红细胞的破坏,常表现为贫血、溶血性黄疸、脾大,因此手术切除脾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
湘雅医院小儿外科每年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约500余例,3岁幼儿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的顺利完成,标志着该院小儿外科微创手术处于领先水平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